我们已经知道,日耳曼语族部分子语中的星期表达方式,如下表所述:
星期 | 古英语 | 英语 | 德语 | 瑞典语 | 挪威语 | 荷兰语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星期日 | Sunnandæg | Sunday | Sonntag | söndag | sØndag | zondag |
星期一 | Monandæg | Monday | Montag | måndag | mandag | maandag |
星期二 | Tiwesdæg | Tuesday | Dienstag | tisdag | tirsdag | dinsdag |
星期三 | Wodnesdæg | Wednesday | Mittwoch | onsdag | onsdag | woensdag |
星期四 | Thurresdæg | Thursday | Donnerstag | torsdag | torsdag | donderdag |
星期五 | Frigedæg | Friday | Freitag | fredag | fredag | vrijdag |
星期六 | Sæternesdæg | Saturday | Samstag | lördag | lØrdag | zaterdag |
注意到古英语中表示星期概念的词汇都有一个共同的后缀-dæġ,这个词演变为现代英语中的day。对比古英语的dæġ、瑞典语中的 dag、挪威语中的dag、荷兰语中的dag、德语的Tag[1],会发现这些词汇惊人地相似。很明显,这些语言源自一个共同的祖先,这个 共同的祖先被称为原始日耳曼语,根据各同源子语形态的分析对比,学者们拟构出该词在原始日耳曼语中的古老形式*dagaz。
4世纪末,西罗马帝国衰微,居住在帝国的北部防线外(即莱茵河东北、多瑙河以北地区)的蛮族部落开始蠢蠢欲动。凯撒大帝 曾将这些蛮族人称为日耳曼人Germani,因为他们在打仗时发出【振聋发聩的吼声】。虽然这些人自称为条顿人Teutonicus【多民族 共同体】,至今我们依然使用日耳曼人Germanic Peoples来指代这些民族。375年,当匈人越过顿河并打败日耳曼民族中的一支—— 东哥特人时,整个帝国边境上的日耳曼民族开始了大逃亡,他们冲破了帝国业已脆弱不堪的防线,并最终导致了西罗马帝国的陷落 (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)。帝国的广大领土被日耳曼各个部落相继攻陷占领。从此,野蛮人建立的支离破碎的王国取代了文明一 统的罗马帝国,日耳曼各部族的语言和罗马帝国的方言取代了通用的拉丁语,并最终发展演变为如今欧洲的各种语言。这些新生语 言主要分为两支:由共同日耳曼语发展而来的各子语言构成日耳曼语族,包括现在的英语、德语、荷兰语、丹麦语、瑞典语、挪威 语、冰岛语等;由拉丁语发展而来的各子语言构成罗曼语族,包括现在的法语、西班牙语、意大利语、葡萄牙语、罗马尼亚语等。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日耳曼子语中基本词汇如此相像的原因,因为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起源。
约在3至4世纪期间,日耳曼人仿效罗马人的星期体系,将星期名中的罗马神名改为对应的日耳曼神名。他们把星期日中的太阳之 神苏尔Sol改为日耳曼神话中的太阳神苏娜Sunna,将星期一中的月亮之神露娜Luna改为日耳曼神话中的月亮之神曼尼Mani,将星期 二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改为日耳曼神话中的战神提尔Tyr,将星期三中的亡灵引导之神墨丘利Mercury改为日耳曼神话中的亡灵引导 之神奥丁Odin,将星期四中的雷神朱庇特Jupiter改为日耳曼神话中的雷神索尔Thor,将星期五中的爱神维纳斯Venus改为日耳曼神 话中的爱神弗丽嘉Frigg。[2]因为星期六中的农神萨图恩Saturn没有对应的日耳曼神祇,于是人们干脆借用这个罗马神名表示星期六 的概念,比如古英语中的Sæternes dæg【萨图恩之日】;或者以日耳曼民族重要的节庆风俗命名,比如瑞典语中的Lördag和挪威语 的Lørdag,即【洗澡日】。
举英语为例来分析这些星期名称,星期的名称一般由“属格神名”加上表示“日”的对应词汇构成,字面意思都是【**之日】。 古英语中的‘太阳’sunne之属格为sunnan,而sunnan dæg即【太阳之日】,于是就有了古英语中的星期日Sunnandæg和现代英语的 Sunday;‘月亮’mona属格为monan,而monan dæġ即【月亮之日】,于是就有了古英语中的星期一Monandæġ和现代英语的Monday;战 神Tiw的属格为Tiwes,而Tiwes dæġ即【战神之日】,于是就有了古英语中的星期二Tiwesdæġ和现代英语的Tuesday;亡灵引导之神 Woden属格为Wodnes,而Wodnes dæġ即【亡灵引导神之日】,于是就有了古英语中的星期三Wodnesdæġ和现代英语的Wednesday;雷神 Tunor属格为Tunres,而Tunres dæġ即【雷神之日】,于是就有了古英语中的星期四Tunresdæġ和现代英语的Thursday;女神Frig属格 为Frige,而Frige dæġ即【女神弗丽嘉之日】,于是就有了古英语中的星期五Frigedæġ和现代英语的Friday;农神Sætern属格为 Sæternes,而Sæternes dæġ即【农神之日】,于是就有了古英语中的星期六Sæternesdæġ和现代英语的Saturday。②
再看德语。德语中将周日到周六分别称作Sonntag、Montag、Dienstag、Mittwoch、Donnerstag、Freitag、Samstag。德语的- tag即相当于英语中的day,相信大家都能轻松看出德语的Montag 跟英语Monday如出一辙,德语的Sonntag 和英语的Sunday也非常地 相似。英语中说good day,而德语中则说Guten Tag,仔细听你会发现这两种语言在基本词汇上是何其地相似。瑞典语、挪威语、荷 兰语亦是如此,既然上文给出了这些语言中星期的对比,此处不妨简单对比一下太阳和月亮这两个基础概念:
词汇 | 古英语 | 德语 | 瑞典语 | 挪威语 | 荷兰语 | 现代英语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太阳 | sunne | Sonne | sol | sol | zon | sun |
月亮 | mona | Mond | måne | måne | maan | moon |
星期日
罗马人将这一天称为dies Solis【太阳之日】,日耳曼人用自己的语言仿造了类似的词汇。很明显,德语的Sonntag、瑞典语的 s.ndag、挪威语的s.ndag、荷兰语的zondag、英语的Sunday,都与古英语的Sunnandæġ【太阳之日】如出一辙。
对比sun的同源词汇我们可以看到,英语、德语、瑞典语、挪威语中的s往往对应荷兰语中的z,因此英语中的Saturday对应变为 了荷兰语中的zaterdag。对比下述英语与荷兰语同源词汇:
柔软soft/zacht,七seven/zeven,航行sail/zeil,酸sour/zuur,盐salt/zout,灵魂soul/ziel,姐妹sister/zuster。
类似的,从day的同源词对比上我们发现,英语、瑞典语、挪威语、荷兰语中的d往往对应德语的t,此处举英语与德语同源词为例:
舞蹈dance/Tanz,死亡dead/tot,门door/Tür,鸽子dove/Taube,梦dream/Traum,耳聋deaf/ taub,中间middle/mittel,喝drink /trinken 。
星期一
罗马人将这一天称为dies Lunae【月亮之日】或【月神之日】;相似的,dies Solis也可以理解为【太阳神之日】。日耳曼人将 其改为本民族对应的神灵,即太阳神苏娜Sunna和月亮神曼尼Mani。[3]
德语的Montag即Mond-Tag【月亮之日】,同样英语中的Monday即moon-day,相似的道理,瑞典语的måndag可以认为是瑞典语的 måne-dag,挪威语的måndag可以认为是挪威语的måne-dag,荷兰语的maandag可以认为是荷兰语的maan-dag。
星期二
罗马人将这一天称为dies Martis【战神玛尔斯之日】,玛尔斯Mars是罗马神话中的战神。日耳曼神话中的战神为提尔Tyr,于是 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这一天,便有了英语中的Tuesday、德语中Dienstag、瑞典语的tisdag、挪威语的tirsdag、荷兰语的 dinsdag,意思都是【Tyr's day】。对比古英语的Tiwesdæġ就会发现,上述词汇中间位置的-s-都来自属格标志,基本上相当于现代 英语中的名词属格's。
星期三
罗马人将周三称为dies Mercurii ,即【亡灵引导神墨丘利之日】,墨丘利Mercury是罗马神话中的神使,并负责将亡灵引领至 冥界。日耳曼神话中负责引领亡灵的神为主神奥丁Odin,于是人们用他的名字来命名这一天,即【奥丁之日】。奥丁在英语中称作 Woden,于是就有了英语中的Wednesday【Woden's day】。其中Wednes即Woden的属格,字面意思为Woden's,因此我们可以解读英国 的地名Wednesfield【Woden's field】、Wednesbury【Woden's hill】。对比荷兰语的Woensdag,会发现woden中的d音脱落了,而 Woens-部分即Woden's之意,荷兰有一个叫Woensdrecht的小城,意思显然是【Woden's strand】。同样的道理,从神名Odin到瑞典 语和挪威语Onsdag,我们看到其中的Ons-部分也是Odin's之意,北欧有一座山叫做Onsbjerg,字面意思即【Odin's mountain】。当 然,这个对比还告诉我们英语与荷兰语更相近一些,同样的,瑞典语和挪威语则更相近一些。
至于德语中的Mittwoch ,对比一下这个词和英语中的midweek,[4]因此德语的星期三Mittwoch 本意为【一周的中间】,如果我 们按照顺序从星期天数到星期六,最中间的一天即星期三,没错吧!
星期四
罗马人称这一天为 dies Jovis 【雷神朱庇特之日】,[5]朱庇特Jupiter是罗马神话中的天神和雷神,后者对应希腊神话中的宙 斯Zeus。宙斯是雷电之神,他的“必杀技”是释放闪电雷鸣,希腊神话中被他电死电伤的神祇、怪物和凡人不计其数。在德语中, 表示雷的单词为Donner ,于是便有了德语对星期四的称呼Donnerstag 【thunder's day】,荷兰语中的donderdag也是类似的道理 。日耳曼神话中的雷神为托尔Thor,于是便有了英语中的Thursday、瑞典语中的torsdag、挪威语中的torsdag,意思都是【Thor's day】。雷神托尔用来发出雷电的武器为“雷神之锤”,相信玩《魔兽》、《DOTA》等游戏的朋友对其应该非常熟悉了。
对比英语中的thunder和荷兰语中的donder,我们发现英语中的th经常对应荷兰语中的d,对比下述英语与荷兰语同源词汇:
拇指thumb/ duim,嘴巴mouth/mond,月份month/maand,牙齿tooth/tand,细小thin/dun,渴thirst/dorst,地球Earth/ Aarde
仔细听德语中表示雷鸣的Donner、荷兰语的donder和英语的thunder读音,会觉得非常像雷鸣声“咚——咚”。在原始日耳曼语 中,这个词被称为*thunraz,英语中的thunder、德语的Donner、荷兰语的donder以及雷神托尔的名字Thor皆来自这个词。
星期五
罗马人将这一天称为dies Veneris,即【爱神维纳斯之日】,维纳斯Venus是罗马神话中的爱与美之女神。维纳斯对应日耳曼神 话中的爱神芙蕾雅Freya,于是便有了瑞典语中的fredag、挪威语中的fredag,字面意思都是【Freya's day】;爱神芙蕾雅有时被 等同于婚姻女神弗丽嘉Frigg,因此有了英语中的Friday、德语中的Freitag、荷兰语中的vrijdag,字面意思都为【Frigg's day】 。注意到英语中的Friday对应荷兰语中的vrijdag,我们发现英语中的f经常对应荷兰语中的v,对比下述英语与荷兰语中的同源词汇 :
父亲father/vader,火fire/vuur,狐狸fox/vos,肉flesh/vlees,禽鸟fowl/vogel,自由free/vrij
注意到在日耳曼神话中,婚姻女神弗丽嘉Frigg有时与爱神芙蕾雅Freya等同,或许与Frigg一名本身表示‘爱’有关。对比古英 语中表示‘爱’的动词freogan,-an是古英语中的动词不定式标志。这个词的现在分词为freond,字面意思是【the loving one】 ,英语中的朋友friend即由其演变而来。而相应的恶魔fiend则来自古英语的feond,后者是动词‘恨’feogan的现在分词,字面意 为【the hating one】,对比敌人foe。
星期六
罗马人称这一天为dies Saturni,即【农神萨图尔努斯之日】,萨图尔努斯Saturn为罗马神话中的农神。日耳曼神话中没有和他 对应的神祇,因此有的部族直接借用罗马神来命名这一天。便就有了古英语中的Sæternesdæġ【Sætern's day】,其中Sætern即古英 语版的Saturn。现代英语中的Saturday,荷兰语的Zaterdag亦如此演变而来。
再看德语的Samstag ,其由古高地德语[6]中的sambaztag演变而来,后者即相当于英语中的sabbath day。《圣经·出埃及记》中写到:
当记念安息日,守为圣日。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,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。
——《圣经·出埃及记》 20:8-10
注意到《圣经》最早用希伯来文书写的,在希伯来语中 ‘安息日’被称为shabbat。或许下文最能解释这个词的来历了:
神赐福给第七日,定为圣日,因为在这日神歇了(shavat)他一切创造的工,就安息了。
——《圣经.创世纪》 2:3
希伯来语原文中使用了shavat一词,意思是‘他歇息’,这正解释了安息日shabbat的来历。而英语中的sabbath day、德语的 Samstag 也都是由希伯来语的shabbat演变而来。
德语中名字首字母大写。
由于共同日耳曼语没有书面文献留下来,我们对于日耳曼神话和日耳曼语的了解来自于各个子语。在各个子语中,诸神灵的名字稍有不同,没有一个统一的书写。此处的日耳曼神话人物名,采用日耳曼神话中流传最广的北欧神话人名。其他日耳曼子语中,这些人物的名称稍有不同,比如战神Tiw在古英语中秒称为Tiw、雷神Thor在古英语中称þunor、主神奥丁Odin在古英语中称为Woden、女神Frigg在古英语中称为Frig。后文如未特殊提及,凡日耳曼神话神名皆使用北欧神话中的神名版本。
需要注意的一点是,日耳曼神话中太阳神为女性形象,表示太阳的词汇亦为阴性,比如德语中的die Sonne。而月亮神的形象为男性,并且表示月亮的词汇为阳性,比如德语中的der Mond。这一点正好与罗马神话和拉丁语相反,拉丁语Sol为阳性,因此太阳神为男性形象;Luna为阴性,因此月亮之神为女神。
德语的mitt-与英语的mid-‘中间’同源,而-woch与英语的week同源,对比德语中的Woche‘星期’。
拉丁语中,Jupiter一词为不规则变格名词,其属格为Jovis。因此Jovis即相当于英语中的Jupiter's。
古高地德语为西日耳曼语中一支,现代的德国、奥地利、列支敦士登、瑞士和卢森堡的各种德语方言都由其演变而来。